师承百廿 奋进明院 | 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高质量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3-12-01 来源:三明学院
编者按:
乌石山上的全闽师范、燕江之滨的省立师范、狮子坑边的三明师范……在百廿办学历史长河中,“闽师之源”声誉远播。虽校名屡易、校址几迁,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坚守初心、勤勉不辍、芳华绽竞。为纪念办学120周年,官微特别推出“师承百廿 奋进明院”系列专栏,以示薪火相继,再谱华章。
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秉持“匠心筑院、学科立院、
人才兴院、质量强院”的学院建设理念
坚持内涵学科优化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教研一体化
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
致力培养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三明职业大学土建系,1984年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三年制学生。历经六年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土木建筑工程系办学后,2004年更名为三明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2006年招收首届本科生,2011年更为现名。历经工业与民用建筑(后改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村镇规划(中专)、建筑装饰技术(后改为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景观建筑设计(后改为风景园林)、工程造价、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等本、专科专业教育。
目前,设土木工程、风景园林、工程造价、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121人。有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为福建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风景园林为福建省服务地方特色专业,工程造价为学校一流建设专业,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为新工科专业。累计培养输送6000余名毕业生,许多校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代表,在各自领域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
基层组织能力显著增强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党委工作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创新开展“政校企·联学联践”,探索“四梁八柱”党建工作机制,教师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成为首批福建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获福建省“五一先锋号”“模范教工小家”,三明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三明学院“先进基层党委”“先进宣传单位”等荣誉称号。
坚持思想铸魂
立德树人工作有效落实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出台实施思政队伍能力提升工程,获福建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获校级思政教改项目立项20项,其中示范项目6项。突出实践育人,打造“兴启点”闽台乡建乡创设计服务团、三明学院红色建筑队等品牌,获评福建省教育工委主题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成果和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
加强科研育人,选聘学生科研助理,2023年学生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2篇。推进以赛育人,2023年AB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达到69项。关注环境育人,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走廊,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有11名同学考取选调生,18人获国家奖学金,5人获校“十佳大学生”。2023年考取研究生人数达到24人。
坚持内涵发展
学科专业基础更加夯实
强化学科引领作用,土木水利入选学校专业硕士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获首批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累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新增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工程造价算量等专业实验室,场所面积达到3600m2,实验教学保障条件明显改善。高度重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以课程组为平台推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获教研项目46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19项,省级重大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6项。建设一流课程14门,其中省级一流课程3门。教研获奖22项,其中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团队3个。获校“十佳毕业设计”指导老师6人,指导学生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74人。
坚持人才强院
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快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有专任教师近60人,其中高级职称30余人,硕士生导师11人,博士近30人,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接近50%,获批闽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超过70%。
11位教师担任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坚持引育结合,遴选5位教师到相关厅局跟班锻炼,鼓励7位教师到企业进修实践,促进教师在管理服务和科研生产一线成长进步。强化校企师资融合,大力推行“一课双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突破70%。
坚持科技创新
社会服务水平逐渐增强
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王任享院士专家工作站获“2020年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装配式结构设计理论与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等4个重点研究方向。产教融合深入推进,获批科技特派员79名(其中省级69名)、科技特派员团队22个,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5项。
地方智库和产业伙伴功能逐步释放,参与成立沪明绿色建筑产业交流中心,与省一建等大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经费突破200万元,调研咨询报告获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学术交流持续活跃,成功举办桥梁结构防震减灾与工程创新国际会议、海峡两岸乡村低碳建设与环境品质提升论坛、福建省力学学会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学术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
近五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146篇、获批专利64项、主编或参编技术标准6项。横纵向科研项目突破150项,到账经费突破2000万元。
坚持优化治理
营造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落实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党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强对学术组织、科研平台、学生社团的管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巩固发展。加强制度“废、改、立”和宣讲执行,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办法。
落实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务实节俭组织好党团、工会活动,有序改造“教工之家”活动室、系办公室、团队工作室等场所,工作学习环境得到改善。重视校友工作,发挥校友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产教融合方面的优势作用,加强校友组织联络,成立厦门交流基地等校友联络平台。创新举办“校友讲堂”,校友积极参与母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尊师重教、奖学助困”表彰仪式,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气持续向好。
“十四五”时期,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土木水利学科创硕目标,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努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万寿岩高,沙溪河长
闽师源头坚守育人初心
真知灼“建”,笃行致远
求实建工筑梦理想彼岸!
三明学院融媒体中心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编辑:林政
校审:张凌云 郑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