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百廿 奋进明院 | 艺术与设计学院发展与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三明学院
传于形 承于心
1912年,福州师范学堂开设图画手工专修科。美育教育在闽师的萌芽,伴随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聘用革命人士和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任教艺术课程如朱鸣冈、吴启瑶、江则明等,也引领学生艺术运动在抗战中起典范带头作用。自全闽师范学堂建立起,就与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闽师学生通过参与文艺团、绘画团、歌咏团等方式开展抗战民间教育,艺术教育更以其灵活、生动的形式,成为教育动员、文化传承、人格养成、灵活塑造的利器。
在各个历史时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共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成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坚守美育、艺术教育阵地的发展导向。
发展历程及现有建制
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为1986年设立的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科,当年正式招收美术教育专业专科学生。
1999年,“三校一院”合并,原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音乐系与三明师范学校美术组、音乐组合并组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2004年更名为三明学院艺术系,2005年招收首届本科生。
2010年三明学院海峡动漫学院成立。
2011年三明学院艺术系更名为三明学院艺术学院。
2013年保留三明学院原艺术学院美术学、艺术设计、鞋类设计专业后更名三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鞋服学院)。
2019年原艺术设计学院(鞋服学院)和海峡动漫学院合并,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设有产品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师范)、数字媒体技术、环境设计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近1600人,教职工111人。
以艺筑魂 成就大美
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现拥有国家级“设计+”众创空间、教育部“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工信部“首批工艺美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测评试点单位”地方特色专业教学基地10个。教师队伍中,硕士生导师7人,2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任获评“金凤凰领军学者”荣誉称号,1人获批设计学学科带头人。
在“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导向下,学院不断推进教学、科研、育人、服务,多点开花、成就大美。
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学院获批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项目,拥有省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1门、省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3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平台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5项,地厅级科研课题、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研究40余项,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立项4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教研与育人相辅相成。学院获国家科技服务创新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7项。其中以“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和“双创教育赋能设计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模式运用,培养了大批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学院与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培工作。
教研与服务相得益彰。学院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个、省级科技特派员19人。与中国动漫集团、中智集团、安踏集团、利郎、福建网龙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强化合作,形成“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共享共赢的良好态势,推动产教融合跨界协同创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艺术与设计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坚持特色兴学院、品牌强学院,切实夯实基础,以设计创新、服务地方、立德树人不断深化和提升学院发展。
响应需求,打造双创新引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发展学院特色社会实践,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让当代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实践中明方向、担使命。利用“乡村动漫设计”“明台乡建乡创”校地共生、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服务驱动,实施“设计服务三农”新路径。探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赛创融合,为学生创新创业筑基赋能、保驾护航。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德国红点奖、美国IDEA、德国IF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等国际、国家级奖项80余项,美术作品入选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省级奖励300余项。近3年近50名学生自主创业,创立媒管家、福建省漫鱼动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易教育培训机构等30余家企业。
三明学院融媒体中心
来源:艺术与设计学院
编辑:林潇雨
校审:林晓妍、郑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