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百廿 奋进明院 | 文化传播学院发展与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三明学院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始终坚持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秉承“厚德博文,传声化人”院训精神

紧扣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

语文教育和传媒类优质学科体系目标

秉持“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推动“强基础,重实用”的育人实践

着力培养能够适应

基础教育改革和全媒体传播环境变革的

高素质、强能力、宽视野、复合型

中文师范人才和应用型传媒人才


发展源流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前身为三明地区师范大专班设立的中文科,1999年“三校一院”合并,三明师范学校语文组、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三明职业大学中文系合并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2004年学校升本,更名为三明学院中文系,2012年更名为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在办学历史中,学院专科教育始于三明地区师范大专班中文科招收的1977级中文教育专业,2003年招收首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2012年大专停办,2015年招收首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现设立汉语言文学(含师范)、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专业。


学科专业特色发展 


文化传播学院曾有中文教育、中文秘书、司法文秘、公关秘书、商务秘书、经济秘书、涉外秘书等本、专科专业。


学院目前有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3个本科专业,分别隶属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3个一级学科。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96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18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福建省本科教育特色专业、福建省文化创意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二级认证);传播学专业获批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福建省本科阶段设有传播学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新闻与传播专硕进入学校新一轮校级硕士点培育单位行列。



教学质量夯实推进 


学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4%,有6位教师成为福建师范大学硕导。坚持引育结合,邀请专家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选派1位教师到知名大学访学进修,选派3位教师分别到媒体、学校挂职锻炼,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分享、在管理服务和科研生产一线成长进步。强化校企、校校师资融合,大力推行“一课双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完善,做到教学研究及研讨常态化,从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上确保教学质量。近年来,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课程建设立项20余门,承担省、市、校教改项目40余项,校级应用型教材立项5项(出版教材4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教研成果奖20余项。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学院重视科研建设,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科研平台和团队。现有省级科研平台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苏区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三明学院客家文化研究所、三明市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和福建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所。近年先后成立“语言与文献”、“文学与文化”、“融媒体传播与社会治理”三个教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是全省唯一获重点项目的同类高校,教育部项目6项,省社科项目30项。纵向科研经费达240万元,横向科研经费达320万。成功举办11届“石壁客家论坛”。近五年,出版专著8部,其中《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建瓯》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表学术论文131篇(核心论文26篇),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


三全育人卓显成效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三原色”党建品牌,2个党支部通过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1项党支部立项获2020-2022学年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三等奖。省校课程建设立项24余门,其中课程思政项目(含示范课程、培育课程、优秀案例)共16门。


坚持以赛促学,强化学风建设。团队和个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高校优秀学生记者、“笔墨中国”书写大赛等省级以上荣誉1089人次。


学生在学习强国、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发表作品147篇,获得“福建省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福建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省级表彰7项;强化学风建设项目攻关,涵养学风建设,成功申报中国科协资助项目2项、学风涵养工作室2个;考取研究生52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三明学院融媒体中心

来源:文化传播学院

排版:黄书东

校审:郑博洋